您的当前位置:所有文章阅读推广
朗读的技巧


   2015/4/14 9:40:00     作者:翠茵学校

     朗读是一门语言的艺术,也是一门学科.朗读的过程是把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,是朗读者对文字语言进行音声化的再创作.需要准确,鲜明,生动的传情达意的基本功. 

仅仅把朗读理解为放大声音来读是不对的,朗读是用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,声音需要响亮,清楚,更需要有目的,有对象,有内容,有感情.这就需要熟悉朗读的内容,深入理解作品的含义,准确表达,声情并茂,给人以美感享受. 

生活语言:叙述自然,变化不大; 

朗诵:夸张渲染,表演性,装饰性强,变化很大; 

朗读:顺畅清晰,变化适中. 

朗读的总体要求是:读而不板,说而不演. 

读,必须严格按照作品的文字词语序列进行,不可增字,减字,改字,颠倒字.要字字清晰,声声入耳,声韵调正确,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恰当,音变符合规律,句子结构分明.这是最起码的要求.对于成功的朗读来说,这些还远远不够.如果没有对停连,重音,语气,节奏的很好把握,朗读就会变得呆板,平淡,成为简单的见字出声.读,就要停连恰当,抑扬顿挫,快慢有致,读而不板,有感情,有韵致,有趣味,有可欣赏性. 

说而不演,指朗读者要把语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,理解,消化作品的内容和形式,变为朗读者自己要说的话,而不是生吞活剥,照本宣科,无情无义,有字无句的"字话",也不是与己无关,有口无心的"死话",更不是简单的念字出声.朗读要有艺术性,但和表演不同.表演要有所夸张,要渲染气氛,朗读不能这样.朗读的知识性,转述性,严肃性,质朴性,必须区别于朗诵的文娱性,趣味性,角色性,华美性.尤其是测试中的朗读,绝对不能追求表演效果. 

测试中朗读的核心要求是正确,规范——字,词准确无误,语流音变正确,停连,重音适当,没有方言语调. 

关于错,漏,回读——尽量不回读.回读次数少时,每个字都要按错误计;次数多时,在停断不当上要一次性扣分. 

停断不当——破坏语义的完整性时要一次性扣分,因此应尽量熟悉篇章,理解文意,认真备稿. 

方言语调——字调,句调都构成方言语调,如阴平整体偏低,曲折调过多,句调尾音上扬等.平时要注意四声的正确发音,尽量克服方音的影响,注意对语流音变的把握. 

语速——适度,每分钟240字左右. 

朗读的状态: 

朗读者必须首先获得并保持正确的状态,包括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,尤其是心理状态.如果状态不正确,或过分紧张,张口结舌,或过分懈怠,发音不到位,草草了事;或激动万分,千头万绪;或追求技巧,三心二意;或强调固定,色彩单一.这些都达不到良好的朗读效果. 

正确的朗读状态—— 

信心百倍,积极主动——一定要引发比较强烈的朗读愿望,建立一种立即要朗读的迫切感.这种信心和愿望不是空洞的,勉强的,而是出于对朗读本身的兴趣爱好,发之于对作品的理解,欣赏和感动. 

全神贯注,进入作品——注意力要集中,排除干扰,全力以赴投入到朗读中.进入作品,就是要把作品的内容,语言,内化为自己的理解,感受,内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,主动去揭示语言本质及逻辑链条. 

动脑动心,有感而发——应做到"见文生情",即看到文字,又看到内涵;再现场景,又引动感情;产生表象,又把握本质.一切的一切几乎同时涌现出来,萦绕在脑际,流露在声中.朗读中要有第二次唤起.备稿中深刻的理解,具体的感受如果不能在形之于声时既动脑又动心地表现出来,不能句句情动于衷,有感而发,那么任何准备与钻研,体味与酝酿都只能功败垂成. 

速看慢读,由己达人——紧紧抓住看,想,读这个过程,眼睛看到作品的字词时,当然要反映到脑子里,尔后再就字出声.而每当正在读出看过的字词时,目光又要落到下一组字词.在边看边读,边读边想的过程中,存在着表里合一,纵横交错的复杂情况.不但要获得形象感受,还要获得逻辑感受,进而情动于衷,声形于外.看和想要非常迅速,速看包含着速想.看是为了想,想是为了读.读,就要从容,读得从容,才能由己达人.为了让听者听清,感受,共鸣,读一定要慢,一般平均三分钟五百字左右,每分钟字数并不一样,不要机械处理.太快——连滚带爬,嘟噜含糊;太慢——涣漫散乱,黏黏糊糊. 

全身松弛,用声自如——全身松弛并非懈怠,而是能松能紧,根据朗读需要可以随时调节.用声自如,并不是完全像生活中说话时的用声,也不是完全脱离自己说话时的用声,而是选取自如声区,用最佳音域和最佳音量,不要高音大嗓,也不追求虚声虚气.捏,挤,压,抻只能更糟. 

克服固定腔调——幼年读书时养成诵读习惯,或在朗读活动中认为某种腔调好,相沿相习,都能形成固定腔调.如念书腔"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";唱书腔"见了老师行个礼,见了同学问声好";念经式,小而快的声音来读"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,笔直的干,笔直的枝.它的干呢,通常是丈把高,象是加以人工似的,一丈以内,绝无旁枝."朗诵调,夸张渲染得过分."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,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,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."固定腔调使音与义隔,只闻其声而不解其意,不传其情,百害而无一利,必须克服. 

要改变言不由衷,消极被动的朗读状态,就要明确朗读目的,认真备稿,加强思想感情的运动,增强语感,切实把握语气的色彩和分量,使语流符合朗读规律. 

朗读目的——以事明人,以理服人,以情感人. 

备稿——把握主次关系,具体感受情节,达到有动于衷.(感受:形象感受——情景再现;逻辑感受——起承转合,文章脉络) 








文章二维码分享



你是第  位访客  共  篇文章  关键字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