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所有文章阅读推广
爱护公物教育的活动方案


   2015/4/14 15:11:00     作者:翠茵学校

   爱护公物教育的活动方案

出:

《小学生守则》明确要求:要爱护公物,可是在我们的校园内,破坏公物的现象随处可见;教室的门同学们随意用脚踹过来踹过去,使它的身上布满了斑斑污渍;桌椅成了同学们打闹时用来抵挡的武器,也让它们变得七零八落、伤痕累累,也有的同学把桌面变成了草稿纸,在上面任意涂鸦,使它变得面目全非;几堂电脑课下来,同学们使用过的电脑,鼠标不见了,键盘被损坏了,屏幕被涂改液涂过了;洗手间的水龙头刚换过一批新的,没过几天,就失去了它的功能。

同时,我们只要稍加留意也不难发现:学校里除了存在破坏公物的现象,还有大量浪费公共资源的情形存在:教室里、走廊上电灯“长明”、电风扇、排气扇总在超负荷运转,需要时开着,不需要时也不关;洗手间里的水龙头水在“长流”。

其实,作为教育者,我们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,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只能这样,不能那样;只准这样,不准那样。但事实上,我们说我们的,学生依然我行我素,教育效果和教育目的大相径庭,相去甚远。因此,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

是我们的学生“过于顽固、孺子不可教也”?还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过于简单和形式化,不容易被学生接受,不足以对学生产生影响?我们是否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,以使我们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这是当务之急。

 

解决问题的设想及活动过程:

1、向学生强调学校的纪律,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。如果做了就是违反了学校的纪律,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。这是外部因素的监督作用。

2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,如:参观实物、观看图片、亲身感受、讨论、表扬与批评等形式,让学生亲身感受到:无论是浪费还是破坏,总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己现在亦或是将来的生活,给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。只有当学生将这样的问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,才有可能真正主动地形成内部的自律,这是学生约束自己的关键,会对自己的行为构成真正的约束力。就是说:只有当自律起了作用,教育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。

3、当然,有个别的学生,外部的监督作用和内部的自律作用都已失效的时候,采用“自然后果法惩罚”就是最好的“苦口良药”。同时,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沟通,看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?最终的目的是要他明确:一个人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,要承担所做事情的后果。我们的真正意图不仅仅是要保护几件公物,节约一点资源,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,把一些学生的“犯罪”意识扼杀在摇篮里,消灭在萌芽状态。这是对学生负责,也是对将来的社会负责。

 

 

活动实施后的总结:

《小学生守则》中看似简单的“爱护公物”教育,它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实际上是多方面的: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了遵守纪律的教育、养成自律能力的教育、环境保护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教育、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以及预防未来犯罪的教育。就是说:我们在保护公物的过程中,也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德育教育,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“催化剂”!因此 ,如果能把这个问题真正长久、持效地开展下去,我相信它的教育效果是深远而有意义的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 孙丽霞)








文章二维码分享



你是第  位访客  共  篇文章  关键字搜索